下了火车,拉着行李箱,来到县城的老街入口,远远便闻到了云吞的香味。来到一家悬挂着“老街云吞”牌匾的店门前,里面还是整齐的木桌木凳,头顶的大风扇沙沙地聒噪着,即使夏季燥热,还是挡不住我对一碗诱人热云吞的馋涎。
不知何时起,归家必到县城老街吃一碗云吞成了我的习惯。入店后,如往常一般,点了一碗云吞。老板娘笑呵呵地招呼着:“又放假啦?”“是呀,放假了!好久没吃,想这味了好久了。”以往在县城的中学读书时,一到周末就常来打包一份云吞,后来上大学,一到寒暑假放假,也常先下车来先吃一碗云吞再回家,到工作后,这习惯已经慢慢养成了。
坐在木桌椅上,用勺子从碗中舀起一只刚出锅的香喷喷的云吞送入嘴中,牙齿一咀嚼,肉香混着葱香便从口中溢出。恰到好处的火候,让云吞的皮软滑可口,那顶鲜的肉馅还是如往常一般有弹性,再呷一口咸淡相宜的骨头汤,让人很是满足。
不知是否因为长大后常常离家在外,有时竟会十分惦念这老街飘荡的云吞香,和这鲜馅独特的Q弹感。还记得小学那会跟随大人上街赶集,小叔婶问要不要吃点小食云吞,我学着同学得意的调调说:“现在都兴喝珍珠奶茶,谁还吃这“土气”的云吞!”想来那时“赶时髦”的自己也是稚气,不懂得人间有味是清欢,最是地道家乡味。
老街现在依旧聚集着很多云吞店,据说最老的那家,至今已开了四五十年了。云吞作为我们这的风味吃食之一,每走三百米便可见一家,以前的县城还不如现在这般整洁有序时,“云吞店”更是随处可见,在热闹的菜市中,在比较繁华的商铺街上,亦或者在马路旁,那时支棱起一个帐篷,一个煤炉架,两口大锅,摆上几张桌子,便是一个“小店”,一辆改造后的面包车,能生火熬汤,架锅煮云吞,也是一个小店,当然也有特地盘下整个店铺开店的,那时嘈杂的街道上,勤劳的人们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,用自己的一门手艺挣钱养家,通过亲勤劳动为家里人创造更好的生活。
现在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,县城的街道越来越整洁宽敞,水果摊、小吃摊等排列整齐、汽车、自行车、电动车的摆放也变得井然有序,而曾经在街头巷尾架着煤炉架,烧着大铁锅吆喝着卖云吞的小摊贩们也慢慢有了敞亮的铺子,开起了自己的小店。不管是现在还是从前,街头巷尾那一家家云吞店都是关于这座城味蕾记忆和风味招牌。(土木分公司:黄焕莉)